0引言近年来,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广泛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开展了专门的研究.然而,绝大部分的研究都是通过问卷调查和量表测量的方式,探讨贫困大学生
所属栏目:[教育心理学] 论文语种:中文
目前,多数研究受其概念界定的影响,过分夸大经济贫困的作用,没有从心理贫困本身的特征出发去定义研究的对象和范畴,对心理贫困的内涵和外延存有模糊不清之处。同时,心理贫困作为一个社会事件,如何影响社会政策的发展,需要对其进行客观科学的度量。然而
所属栏目:[教育心理学] 论文语种:中文
引言近年来,各级政府以及学校不断完善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体系,挖掘本地的社会助学资源,拓宽各类扶贫解困的渠道,很好地为贫困大学生解决了学习与生活的后顾之忧.但是,当前的资助工作过分聚焦于缓解贫困大学生的物质帮扶,未能很好地关注到他们因经济压
所属栏目:[教育心理学] 论文语种:中文
根据有关高校资料显示: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因心理方面问题而导致休学、退学甚至轻生的大学生比例越来越高。随着中国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由曾经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尤其是来自农村及偏远地区的贫困大学生人数
所属栏目:[教育心理学] 论文语种:中文
多年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被关注,如何对贫困大学生开展经济和心理的支持,也被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所关注。来自教育实践的经验表明,在贫困大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学生自身的成就动机,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水平及社会支持有错综复杂的关系。一些理论研
所属栏目:[教育心理学] 论文语种:中文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生产进一步遭到破坏,广大农村民生凋敝,困苦不堪;教育希零,文盲遍布。战事纷乱,农业生产落后,使得贫困的农民子女和他的父母一样不能脱离生产。贫童过早地参与生产劳动,失去读书求知的机会。儿童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而不识字、没文
所属栏目:[近代史纲要] 论文语种:中文
所谓社会转型时期是指从19世纪30至40年代到1910年,德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19世纪上半期由于工业革命悄然勃兴,市民社会与市场经济形成,德国城市反贫困制度也日趋成熟,其中以1853年的埃伯菲尔德体制闻名于世,主张用以工代赈
所属栏目:[世界史] 论文语种:中文
一、引言通过长期的反贫困战略的实施,我国绝对贫困人口从2000年的9422万人下降到2010年的268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00年的10.2%下降到2010年的2.8%。贫困人口的贫困状况也发生了变化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从面上贫困到点上贫困;贫困的内涵
所属栏目:[社会保障] 论文语种:中文
一、新贫困人口以及我国城市新贫困人口问题的危害(一)新贫困人口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城乡结构出现了松动,贫困人口问题不再仅仅是农村问题,城市的失业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社会资源配置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优化
所属栏目:[社会保障] 论文语种:中文
依据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报告,中国贫困标准提高后,仍然有至少1.28亿贫困人口。贫困问题不管是对于个人、家庭,还是对于地区乃至整个社会都是无法容忍的,其严重制约了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建设。而因老年人自身劳动能力受限,农村老年贫困家庭又具有
所属栏目:[社会工作] 论文语种:中文
一、贫困人口社会救助理念的转变当今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最重要的一项责任就是消除贫困,满足贫困群体最基本的生存和生活需要。因此,必须建立一种与工业化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反贫困战略模式。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本的层次
所属栏目:[社会救助] 论文语种:中文
我国正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转型期,城市贫困人口与日俱增,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由此引发城市社会利益分化冲突,并可能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城市贫困问题已经成为我们正在面临和必须正视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为此,我国先后
所属栏目:[社会救助] 论文语种:中文
所谓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体对于遭受自然灾害、失去劳动能力或者其他低收入公民给予物质帮助或精神救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各种措施。社会救助是最古老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方式,在矫正市场失灵,调整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公平
所属栏目:[社会救助] 论文语种:中文
儿童因其幼小,不得不依靠亲人和社会的扶持.当家庭陷入贫困时,儿童因教育、医疗、信息来源等权利受到剥夺而陷入贫困的泥潭不可自拔.政府和社会的救助对于贫困儿童这一弱小和弱势的群体来说尤为重要.目前,社会救助更侧重救助对象物质生活和教育水平的提升.摆脱
所属栏目:[社会救助] 论文语种:中文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主题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在反贫困斗争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贫困在我国尤其是在广大农村仍广泛存在,由于身体素质下降和精力不足,老年人口相对于青壮年人口而言更容易陷入贫困。王德文、张凯悌(2005)对中国老年人口贫困发生率进行了估
所属栏目:[社会救助] 论文语种:中文
贫困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痼疾,国外学界和政府在解决贫困方面付出颇多努力,社会救助权就是其中的成果之一。不同的贫困成因观引发了人们对社会救助的不同态度,也决定了社会救助制度是以权利还是恩赐为基础的。当代,人们逐渐走出了将贫困视为懒惰、愚笨等
所属栏目:[社会救助] 论文语种:中文
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贫困现象呈现出一个显着变化,即由三无(无经济收入、无劳动能力、无赡养人)人群构成的传统贫困扩展到新贫困。城市新贫困群体是经济体制转轨、制度转型的产物,主要包括三类人群:(1)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或家庭
所属栏目:[社会救助] 论文语种:中文
对于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救助,政府或高校出台了各类资助政策,如绿色通道、减免一定的学费、发放奖助学金、设立勤工俭学岗位、助学贷款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大学生入学难、读书难等方面的问题,但是因岗位、金额、数量有限,能够享受到的学生只是少部
所属栏目:[社会救助] 论文语种:中文
一、贫困与老年贫困(一)贫困及其类型贫困作为发展经济学的重要议题,主要是指在经济或精神上的贫乏窘困。按照不同的维度,可以将贫困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经济贫困与社会贫困①,突发性贫困与延续性贫困②,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③.经过30多年的发展
所属栏目:[社会救助] 论文语种:中文
一、贫困与老年贫困(一)贫困及其类型贫困作为发展经济学的重要议题,主要是指在经济或精神上的贫乏窘困。按照不同的维度,可以将贫困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经济贫困与社会贫困①,突发性贫困与延续性贫困②,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③。经过30多年的
所属栏目:[社会救助] 论文语种:中文
摘要自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十分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最近这些年,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着的成绩,然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依然十分严峻。民族地区虽然综合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其本身发展能力低下,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
所属栏目:[社会救助] 论文语种:中文
2005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Secre-tary-GeneralKofiAnnan)便提出在2015年之前要实现全球10亿人的脱贫目标。事实上,贫困问题正成为影响人类进步事业的重大障碍。[1]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DevelopmentGoals)聚合全球不同组
所属栏目:[国际政治] 论文语种:中文
引言西部地区同时面临着生态保护和贫困减缓的双重目标。2000-2010年西部地区贫困减缓和以碳排放量为表征的生态环境恶化在时间上同时出现,西部地区城乡贫困减缓的同时,西部地区每万元GDP碳排放年均增长率为8.58%、人均碳排放年均增长率为13.2%。
所属栏目:[中国经济] 论文语种:中文
自1986年联合国《发展权利宣言》颁布以来,国际社会充分意识到,发展权的实现除了制订一个公开、公平、有章可循、可预见和不歧视的多边贸易和金融体制等全球举措之外,调动国内资源是自力维持发展的基
所属栏目:[宪法] 论文语种:中文